close

傳統工藝一

竹編

竹編工藝是世界各民族最原始編織技巧的表現,在農業社會裏也非常普遍,成為每個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竹編器物。竹之用途除竹編器物外,為適應現代人的生活,尚有竹編代板、竹合板及竹漿等利用竹材製成價值頗高的工業產品。竹編工藝流行民間歷代不衰,除具有實用價值外,因其素質優美與富彈性,加工後成為良好的編織材料,藝品甚具濃厚地方色彩與民族意識,甚受大眾喜愛。竹編工藝是竹器製造業中的細工部門,編組法繁多而複雜,大體上分為圓形器物與方形器物編法兩大部分,其過程:一、編組起首法,二、編組法,三、篾絲編織法及四、收口編法等,在各個編組法中依形體與實用性不同,在技巧上又有許多表現方式。譬如同樣編造圓形器物,因經材與緯材數目不同,有六條、八條及二重米等起首編多種,雙經雙緯與單經單緯等編法均各差異。同樣編造方形器物,也因經材與緯材排列方式與稀密而有不同的編組法。譬如經緯材成正交的,有壓一挑一、壓二挑三及壓三挑一等法,經緯材成斜交的編組,有三角孔底編及人字編等多種。總之,竹編工藝變化頻繁,花樣甚多,是竹器工藝中較難部門,一件優秀的竹編藝品,除具美的造形設計外,尤重編織技巧。

 

「竹編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位序主從:

以甕型的方式作為整個竹編的造型,再用圓形狀的竹編環繞主體來襯托整個竹編甕的氣度

 

陰陽調和:

這是我上竹編課做的平衡鳥,曲線優美。

 

 

氣韻生動:

竹編以蝴蝶作為編織的形體,身體使用相斜交錯形成軀體,羽翼使用三向交疊,讓蝴蝶猶如要飛起。

 

佈局成勢:

以白色作為底色,配上綠色,紋路以八面為主軸,由上往下,由小到大,讓整的竹簍有一個完美的體態

 

文化符碼:

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竹提籃,看似一般的竹籃,但他在與多的農村生活中是一樣不可缺少生活用品,陪伴許多人走過種田的歲月,也帶著許多不同時期所擁有的文化意涵。

 

傳統繪畫作品清明上河圖


 

從「清明上河圖」分析出「我國設計美學」五大精華:

()位序主從:

    乍看這件作品,很難不被其中的大橋和道路吸引,因為他在整幅畫作當佔了相當大的面積,雖然每個分鏡當中幾乎都充滿了人群,但比例相較於其他建築物和山水景觀,人類顯得非常渺小,大與小的對比可以發現其中隱藏「位序主從」的美學法則。

()陰陽調和:

    清明上河圖這件作品畫意優雅,畫面中最緊張刺激的是虹橋上人驢爭路、船要過橋而船桅未及放下的驚險場面,餘者步履閒適,市面不必刻意構建亦一片和諧,緊張與閒適的對比符合「陰陽調和」之美學原則。

()氣韻生動:

    作品的每個細節、每個人物都栩栩如生,這裡以虹橋的畫面作簡單分析:虹橋是汴京的一座木製橋樑,橋面上商家雲集,車馬往來頻繁,行人摩肩擦踵。顯示出當時繁榮情景,如同今日之購物街,符合「氣韻生動」的法則。

()布局成勢:

    虹橋、拉縴、金蘭居、鳳儀亭、布袋魁儡和狀元第等皆為畫面中出現的不同場景,透過層層推進讓作品富有層次,可見這件作品遵守「布局成勢」。

()文化符碼:

    「清明上河圖」這件作品的圖名與圖式在晚明之後的流行顯示其具有「文化符碼」的意涵,在當時社會、文化的脈絡中,成為理解城市的一種模式,而後期作品與宋代版本不同之處更是了解當代城市觀的重要線索。



圖片出處:

http://www.bozoart.net/art/zp-q/2009821/0982114543C3J.html

http://www.5872tv.com/zixun/tuku/5byg5oup56uv55qE5L2c5ZOB.html

​​​​​​​

傳統建築一

鹿港天后宮

 

 鹿港天后宮前身為鹿港天妃廟是鹿港地區的信仰中心,是臺灣最早唯一奉祀湄洲島湄洲媽祖祖廟開基聖母神尊的廟宇,此尊湄洲島古媽祖(開基二媽)是明末清初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將軍奉請帶來的,也是臺灣僅存的第一尊來臺灣的湄洲開基媽祖,更是臺灣歷史悠久的知名廟宇之一,至今將近四百多年,目前由中華民國行政院內政部評定為臺灣國家三級古蹟,位在臺灣彰化縣鹿港鎮的中山路上。

 

台灣有句諺語說「入廟看廟門」,中國人習慣把最好最美的裝飾擺在最前方,廟門是寺廟雕刻的重心,也是寺廟對外的門面象徵,天后宮 三川殿精采的石窗透雕、龍虎石雕、精緻的彩繪及棟架上的木雕,且各具特殊涵義,精緻絕倫巧奪天工,故鹿港天后宮 素有「藝術殿堂」之稱。

 

位序主從: 鹿港天後宮的入口在右手邊二出口在左手邊。 所謂:入龍頭祈好運,出虎口解厄運,又有左青龍又白虎,前朱雀後玄武之稱。

 

陰陽調和:  兩個雕像擺放在廟宇的兩旁,各自的動作與神態象徵著兩個全然不同的公能。

 

 

佈局成勢: 藻井是建築物中最尊貴的做法,它的功能為隔斷過高的空間,以保持室溫及避免灰塵下落,藻井的做法能塑造室內富麗堂皇的效果。

鹿港天后宮 三川殿內的八卦藻井,是以斗栱層層出挑,齊集「頂心明鏡」(即上方的天花板)中間覆以天花板。

 

 

\


 

氣韻生動:    石壁上所雕的是神龕上方有清朝雍正皇帝所御賜「神昭海表」、乾隆皇帝御賜「佑濟昭靈」及光緒皇帝御賜「與天同功」匾額。

 

 

文化符碼:  正殿的龍柱,龍柱不論造形、材質、雕工、裝飾與三川殿的龍柱有其異曲同工之巧,均出自同一石雕匠派之工法。龍柱的造型為單龍盤 柱,龍口呈八字型,四爪握珠並托住下巴,龍柱上有裝飾有老子、封神榜人物、戰馬…等。此龍柱柱身為八角形,柱珠為青斗石刻,其上裝飾有魚、蝦、烏龜、螃蟹、等水族及八駿馬。

​​​​​​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ooyo960822 的頭像
    fooyo960822

    fooyo960822的部落格

    fooyo9608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