蕭偉富
B10433327
指導老師:楊裕富博士
現代設計-勒·柯比意- 薩伏伊別墅
由瑞士建築師勒·柯布西耶和他的表弟皮埃爾·讓納雷,在1928年和1931年之間建造,使用鋼筋混凝土。
柯比意特別強調說:「如果你站在草地上,你無法遠眺,況且草地又濕也不宜居住其中,否則會有害健康;所以,房子的真正的花園不應該在地面上,而應該是距離地面三米半高度之處;這就是一塊土地乾爽且有益健康的空中花園,同時從這裡可以比你在底層看到更遠的鄉村景緻。」
其運用柱子把底層挑空讓綠色空間(草原)導入建築物下方,而與自然建立親密的關係,而且又能讓人當作停車的空間,是一個類似於門廊效果的設計手法。
這棟建物塑造一種緊密簡潔的立方體,反應內部空間的單純性,為了更能增進外部平面之整體感、減輕量體的笨重感使視野更加的寬廣,就把牆柱分離也方便做水平之帶狀窗戶,將建築結構的限制減至最少。
表現手法:
包背空間之牆與承重之結構分離。獨立柱自地面直伸向二樓「此座別墅離開了地面,而懸浮於半空中。而庭院則舒展於其下。」柯比意將住宅與其周圍劃清了界線。同時將綠色空間導入建築物下方,與自然建立了新的關係。
呼應立方體住宅之構想的平屋頂。由於新材料的使用,在構造上已可為了保護屋頂免於濕氣之害,將雨水經由中央集中、排水。柯比意利用平屋頂開闢了屋頂花園,藉著此種手法,是自然不破壞立體幾何型態所具有之精緻感,而被導入人的生活環境中。
水平之帶狀窗戶更能增進外部平面之整體感,並且是構造系統中一項合理的表現(表現各種建材之真實性)。在型態與空間之要求上完全不同之建築物(如國際聯盟總部計劃案及Savoye別墅)竟然採行了同樣形狀的帶狀窗戶。由此說明了在當時,內部空間與外部型態之一致性對柯比意而言,其重要性比不上特殊幾何學之應用。
立面設計的自由。骨架中負責承重的柱子設置於建築物的內部,這對於彈性的平面有直接的影響。而開窗得以環繞著建築,自一面延續至另一面。
內部平面計劃的自由因框架結構的使用而成為可能。在Savoye之各層平面中均可清晰的看出此「自由平面」。把支持之機能集中於構造框架上,即可將各層之牆壁設置於不同的位子,牆壁之安排只要看空間的需求來決定即可。
柯比意就自己的住宅設計提出著名的「新建築五點」
1.底層挑空:主要層離開地面,讓花園延伸進架空部分以擴大其面積。獨特支柱使一樓挑空:「房屋懸於空中,離開地面,」而庭園伸展於房屋下方柯比意把建築與環境區分,把綠色空間置於建築物之下,與大自然建立新關係。
2.自由平面 : 承重柱與牆分離將支撐的機能完全集中在骨架結構上,使骨架結構所促成的內部空間不受拘束,各層牆壁位置端看空間的需求來決定即可,此建築不使用承重牆並根據需要安排隔斷。
3.自由立面:建築立面僅當作建築的外表皮進行設計,不受結構方面的制約為自由平面在垂直面上的必然結果。
4.水平帶狀窗:以拉窗形成一條很長的水平窗代以橫帶窗之關念來增進外觀之調合,而且是構造系統中一項合理的表現,並提供自然的照明和通風。
5.屋頂花園:恢復為建築物所侵佔的地面,使其保持綠化。把自然的景色帶到居住的環境之中。
現代設計美學設計分析:
1.統一(集中):在四個立面都以拉窗形式形成水平窗帶,窗帶的分割也有大小及比例,但是總觀二樓也形成一種統一穩定感覺。
2.平衡(對稱):上圖為薩瓦伊別墅的一樓平面圖,在井然有序的柱子排列裡,可以看到一個半橢圓形的牆面所圍封的空間,為對稱的手法。
3.韻律(漸進):同樣以一樓來看,利用等距的柱列形成一種穩定的韻律感。
4.和諧:上圖為二樓平面圖,可以看出在空間的隔間上方有正方形,或有比例關係的矩形,互相搭配形成一種和諧美感。
5.對比:上圖為屋頂樓層平面圖,也就是所謂的空中花園,恢復為建築所侵占的地面,上方的局部弧線牆和下方垂直水平的牆面也形成一種對比,在同一個空間感受不同圍封效果,一種以將主要量體脫離於地面層的照片,讓建築似乎像漂浮在空中,和上方的量體形成一種對比,使建築多了幾分輕盈感
台灣本土建築
路義思教堂
現代設計-路思義教堂
路思義教堂(Luce Memorial Chapel)是位於台中東海大學校區內,1954年陳其寬和貝聿銘合作此一建築案,1956年8月之後教堂的一切事物都由陳其寬負責。
貝聿銘起初想用磚砌哥德式的建築,但因台灣多地震而取消此意,後來由陳其寬以六角形底座像「倒船底」的形狀,逐布修正形成現在的教堂造形。
教堂外觀由四片面組合,於屋脊分開,構成一線形天窗,四片曲面之屋基與屋脊,兩邊為直線,所形成的曲面,稱為圓錐體(Conoid)雙曲面,使屋簷曲線更具有美感。由於曲面內部應力沿曲度方向進行,使內部無彎折力產生,曲面厚度遂可減少,內部增加交叉的補助小樑,用以承受複雜的結構力量。
教堂結構材料最初擬議採用磚砌牆面,後擬改為木造,最後才決定採用具可塑性的鋼筋混凝土。在教堂屋面外部用瓷磚瓦,採用黃色富有我國宗教建築性質,菱形瓦和月部交叉的格子樑,構成形狀呼應的視覺美。瓦分為兩種,每隔一層瓦上有凸出的釘頭,借此釘頭形成的線條,來增強雙曲面的曲度。
在色彩上採用黃色,附有我國宗教建築性質,在彩度及明度上都較高。
室內外材料質感強烈
而室外遠看是紋感
建築物的量感上輕下重
1.統一(集中)
整體外觀也有做材料上的統一,並有方向性的向中間集中
2.平衡(對稱)
左右對稱、達成平衡
3.韻律(漸進)
弧線的雙曲面形成一種漸進的韻律感
4.和諧
外型也是較簡單的造型元素,一體成形,在理性的數值關係形成美感,達成和諧
5.對比
外觀量體形狀下大而飽滿,上小而細長,材料方面有實牆、玻璃,也形成虛實之間的對比,因為是教堂有直直朝上,突顯上面的感覺。